《管子·牧民》有云:「倉廪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。」一個社會富庶了,人們便會重視範身的禮節,禮節就是禮儀。有禮或無禮,反映人的修養水平,亦影響個人立身處世的榮與辱。
社會上的人際關係,是處在倫理網絡之中,而禮儀就是人際關係網絡的「接合劑」。因此,合度的禮儀令人舒服,人際關係亦會和諧。有禮的人容易為他人所接納,同時彰顯自己的涵養。相反,無禮的人總招人鄙視,而人際關係亦多窒礙。
禮儀本身包含著文化價值,能在日常生活各個方面表現出來,這就是涵養,而不止外在的動作威儀。中華禮儀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今天我們處在復興傳統文化的階段,而學習傳統經典以及瞭解傳統文化,最終還是要在生活中表現出文化價值,才是真正有中華文化修養的人,而中華禮儀就是這些文化價值的載體。
2015年,本會捐資中文大學,成立文學院國學中心。2018年馮先生成立「大成國學基金」,捐資清華大學,成立中國經學研究院。
今天兩個學術單位與本會聯合,向學校及社會推動中華禮儀教育,馮先生的文化理想得以延伸下去。中華禮儀教育除了在幼小中學校推動,亦在社區推廣,透過教育團體、文化團體、宗教團體、婦女團體等等去推動,期望我們的社會,包括大灣區以至全中國,人人以禮相待,使禮義之邦的美名再度落實。
中華禮儀教育是一個持續的活動項目,以香港、澳門及大灣區九市為基本推廣範圍。本會將會繼續與高等院校及地方行政單位合作,支持中華禮儀教育的各種活動。
啟動禮會場濟濟一堂。 |
馮夫人致辭。 |
「粵港澳大灣區(香港)中華禮儀教育」啟動典禮嘉賓合照。 |
(由左至右):圓玄學院湯修齊副主席、香港婦聯葉順興主席、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蓬瀛仙館理事長梁德華道長、廣東省教育廳交流合作處港澳台事務辦公室王靜嫺主任科員、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彭林院長、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賴品超院長、香港中聯辦教科部劉建豐副部長、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鄧立光主任、馮燊均國學基金會鮑俊萍秘書長、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霍力岩教授、香港佛教聯合會何德心執行副會長兼司庫、嗇色園黃大仙祠李耀輝監院、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。 |
(由左至右):廣東省教育廳交流合作處港澳台事務辦公室王靜嫺主任科員、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鄧立光主任、馮燊均夫人(國學基金會鮑俊萍秘書長)、香港中聯辦教科部劉建豐副部長、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容向紅秘書長、香港中聯辦教科部陳皥處長。 |
(由左至右):馮燊均夫人(國學基金會鮑俊萍秘書長)、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彭林院長、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鄧立光主任。 |